2012年伊始,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突破了500萬大關,總數達到501.7萬輛。從400萬到500萬,北京用時兩年。這**本該在去年春節(jié)到來,因為“搖號”,把它拖晚了11個月,這個增幅也創(chuàng)下2000年以來*低值。 來自本市交通部門的數據顯示,去年一年本市的緩解擁堵措施顯現(xiàn)出效果,市區(qū)主干道晚高峰車速上升約7%。機動車無序增長得到了有效抑制。按2011年增速預期,北京機動車保有量達到600萬輛之日,將很可能推遲至2016年,這就為交通緩堵和綜合治理工作贏得了5年的寶貴時間。
十二五規(guī)劃回放
合理引導私人機動車出行,倡導非機動方式出行;著力增強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能力,進一步提高能源、土地、海域等資源利用效率,加大環(huán)境污染治理力度,化解資源環(huán)境瓶頸制約;堅持以人為本、節(jié)地節(jié)能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、**實用、突出特色、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原則;預防和治理“城市病”;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。
摘自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
第十二個五年規(guī)劃綱要
樣本調查
鬧市公交車平均時速高了10公里
于明是位駕齡近20年的老公交司機,他經歷了北京交通從通到堵的全過程。奧運會結束之后,他一直服務于公交客運一分公司的83路車隊。對于實施了一年多的小客車限號政策,身為公交車駕駛員的于明表示雙手贊成。
“現(xiàn)在是工作日限行,早7點到晚8點,這個時間段也是我們公交車載客的集中時段。”于明告訴記者,他駕駛的83路公共汽車往返于北京西站和國家體育館之間,整個線路上*難走的一段是新街口到宣武門。“這段路限號不限號都一樣。路太窄,車又多,全是胡同,而且還有新街口、西單等商業(yè)街,肯定不好走。但是只要駛離這一路段,限號的優(yōu)勢就體現(xiàn)出來了。”
于明說,2010年沒有限號的時候,路上經常會出現(xiàn)“完全走不動”的局面,一個紅綠燈可能都需要個把小時才能過去。那時候的高峰時段,公交車的平均時速能上30公里就不錯。限號之后,高峰時段平均時速基本能達到40公里甚至更高。“83路畢竟是穿越鬧市區(qū),和一些在高速路上走的車還是比不了,不過能開到40公里每小時左右,我就很知足了。畢竟車輛的基數在那兒擺著呢。”
趕上周五限號“4、9”也不好走
“周五的路況比平時相對差一些,上個限行周期限行的機動車尾號是4和9,那時的周五就比現(xiàn)在的周五堵車?,F(xiàn)在的限行尾號是3和8,可能是人們選號的傾向不同,都比較喜歡6、8,這些尾號限號的時候路上就要好走一點。”于明說,他所說的好走不好走完全依靠自己的駕駛感覺,比如通過一些每天必經的紅綠燈路口時的速度,路上平均行駛的車速等等。
“比如高峰時段,我駕車通過德外某個紅綠燈路口平均要十分鐘,但是如果限號6、8的時候可能就是六七分鐘。”
公交刷卡人數多了一兩成
于明還告訴記者,限號之后,乘坐公交出行的人略有增多。從公司統(tǒng)計的數據顯示,以前83路閘機的刷卡次數是兩萬次,現(xiàn)在平均每天刷卡次數在兩萬二三上下。“其實我們幾個同事私下里聊天的時候,都希望限行持續(xù)下去,甚至可以在合理的范圍內繼續(xù)擴大。畢竟人們都來坐公交車了,尾氣就相對少了,對于北京的空氣質量有好處,而且路上會更好走,大家誰的事兒都不耽誤。”
家住亦莊的鄭小姐一般是開車去位于大望路附近的單位上班,幾年來,早晚高峰堵車一直是心病。“晚上睡覺前總是會糾結的一個問題,就是明天上午要不要早起半小時。”
沒實行限行和搖號政策那會兒,她上午7點45分左右出家門兒,從亦莊上五環(huán)然后從十八里店橋上東四環(huán),早高峰時常在這里遇到堵車,到單位時得過了9點了。“以往,開車怎么也得1個半小時,但是,近一年來,感覺有時堵車的情況就會好一些,大概不用1個小時就可以到單位,甚至有幾次我40分鐘左右就能到單位,這是往年很少有過的。”鄭小姐說,“亦莊線地鐵開通以后,我的出行又多了一個選擇,限行那**,我就會開車5分鐘到亦莊線地鐵站坐地鐵上班兒,中途需要換乘兩次,換5號線和1號線后,大概是1個小時10分鐘左右可以到達單位。”
數字說話
全市路網*多容納
670萬輛機動車
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,在相關部門和區(qū)縣政府的緊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下,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工作進展順利,2011年全年凈增機動車17.3萬輛,下降了78%,比上年少增61.7萬輛,按照“公開、公平、公正”的原則,順利完成了12期小客車指標配置工作。
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副總經理顏景輝透露,北京汽車保有量中私家車所占比例將近80%,顯示北京人的消費水平走在國內前列。2011年,京城的二手車銷量與新車銷量基本持平,年交易40萬輛,降幅低于新車。“京城二手車外遷比例從限購新政前的10%上升到56%。”
另據市交通發(fā)展研究中心相關人士介紹,目前北京的路網還沒有實現(xiàn)規(guī)模*大化,即使實現(xiàn),在繼續(xù)實行限行措施的情況下,全市可容納的機動車保有量大約為670萬輛,“如果不考慮限行,只能容納550萬輛。”而在2010年,全市機動車平均每天凈增1900至2000輛,按此趨勢,到2015年,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就可能達到700萬輛,“這會大大超過路網*大容量。”
本報記者 孟環(huán) J147
代表觀點
王云峰
國內人大代表
北京市通州區(qū)委書記
路上冒黑煙的機動車
要采取強硬措施報廢
原來車輛銷售是敞開的,當時**能增加一兩千輛,*多的時候能增加三千輛,這樣的話北京的機動車增加速度太迅速了。后來采取了限號措施,一年大概控制在20萬輛左右,這顯然是非常積極的一個措施。
*近聽了國家環(huán)保部領導對PM2.5構成的解釋,很受啟發(fā)。老百姓、社會各界、國外都很關心北京的空氣質量。對于國外而言,北京的空氣質量似乎代言著中國的空氣質量,所以很重要。我也就這個問題做了點調研。每個地區(qū)的PM2.5構成是不同的,北京的機動車尾氣在PM2.5排放構成中是個主要成分,所以應該在控制機動車保有量上下工夫。但這包含兩方面意思,一個是機動車的數量要控制,北京采取了限號措施后,緩解擁堵方面和環(huán)保方面好了很多。但是還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治理機動車的措施:有些路上冒著黑煙的機動車,缺乏對它們的管理,要采取強硬措施淘汰報廢這些尾氣不合格車輛。
總體來看,“十二五”期間隨著經濟社會發(fā)展,北京市的能源消費總量、機動車保有量、常住人口規(guī)模等都要較大增長,交通擁堵、污染持續(xù)減排的壓力加大,任務更重,還需要相應地實施一系列措施。
本報記者 孟環(huán) 軒燕龍 J147 J207
媒體速覽
國內政協(xié)委員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顧也力 一些政府部門和國有企事業(yè)單位,在錄用高校畢業(yè)生的時候,有個條款叫“非211不要”,這是非常明顯、極為惡劣的就業(yè)歧視,也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(yè)的因素。 ——《中國青年報》
國內人大代表、國內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中央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 建議制定《編制法》,制止“官滿為患”。現(xiàn)在有些地方亂設機構,亂定級別,領導職數和公務員人數超標,這兩亂兩超給買官賣官留下無盡空間。官多了不好管,供養(yǎng)成本、教育成本、監(jiān)管成本和違法違紀查處成本都很高。“老百姓再勤勞,也養(yǎng)不起這么多官??!”
——《都市快報》
網友議“兩會”
網友sysmll:現(xiàn)在學校的教育,幼兒園女教師多,男老師偏少,加上現(xiàn)在孩子太小,平常太慣孩子了,致使孩子不能獨立地做事情?,F(xiàn)在我作為一個80后父母深感危機,孩子們的將來將是一個什么環(huán)境,擔心呀……
網友“*合泉安”:能干好國企老總的人太多了,但是,能真正為國家、百姓作出巨大貢獻的太少了。
網友“年青”:建議國家大力倡導扶植我國的**項目的轉化,改變現(xiàn)實中**轉化率很低的現(xiàn)象。發(fā)明**是科學發(fā)展的階梯,若沒有轉化就是滯后了科技發(fā)展的速度。大力開發(fā)**技術有利強國富民、解決就業(yè)、提高民族感和敬業(yè)精神。要形成一種風氣,要將國人的錢再用到國人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上來,形成一個良好的科技產業(yè)發(fā)展鏈,調動起國人的聰明才智,為國家強大貢獻力量。
以上內容由本報與騰訊微博合作 J235
蔡國雄委員:發(fā)展植物工廠應對極端天氣
本報訊(記者孫穎)2011年全球氣象資料顯示,在北半球部分地區(qū)日照天數比往年減少近十分之一,國內政協(xié)委員、中國金融租賃集團主席蔡國雄建議,應對極端天氣頻繁出現(xiàn),應大力發(fā)展植物工廠,保障糧食**。
據蔡國雄介紹,有觀察機構指出,2011年全球氣象資料顯示,在北半球部分地區(qū)日照天數比往年減少近十分之一,去年臺灣地區(qū)的日照是61年來*少的,其他的省份如浙江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蘇等地也出現(xiàn)了日照短缺,有的地區(qū)甚至減少了1成以上。日照的減少對農作物影響顯而易見,糧食的質量和產量將缺乏保障。蔡國雄說,以他對美國、日本和歐洲農業(yè)領域的了解,他們正在做的是大力興建植物工廠,通過人造環(huán)境保障農業(yè)生產。
蔡國雄認為,植物工廠的好處有許多,比如采用無土栽培和立體栽培技術,可以節(jié)省大量土地,使土地得到休養(yǎng)生息,采用滴灌技術,可以節(jié)省大量的水資源,采用植物補光技術,可以避免由于日照減少帶來的損失,同時還可以加快和改善植物的生長周期。尤其是LED補光燈的出現(xiàn),可以為植物提供選擇性光譜,使用少量的電就可以達到補光的要求。
蔡國雄說,如果大力發(fā)展植物工廠,使農業(yè)技術和生產方式得到根本的提升,農民的生活方式將會有很大改變,不僅農村知識青年會回歸,城里人也會涌向農村,在解決“三農”問題的同時,也可以解決城市過度擁擠的問題。